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殿内气氛凝重,群臣皆神色肃穆,静待皇帝发话。
景帝端坐龙椅,眉宇间隐隐透出一丝焦虑,他挥了挥手,示意身旁的李忠心,宣读那两份来自北关的八百里加急奏报。
李忠心手持奏折,声音洪亮而沉稳,字字铿锵。
“北关急报。阿拉、蒙国同时出兵,似有联军之势,兵锋直指我大景凌安城。凌安城告急,请求朝廷火速派兵支援!”
念完一道,李忠心的额头上已是冷汗涔涔。
刚才,听景帝面色凝重的宣文武大臣们重新上朝,他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儿,没想到竟然是两国联军。
李忠心抹了抹额头,又打开了另一道。
“北关急报。突厥二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直逼永安城,曹帅镇守凌安城被牵制,望朝廷火速派兵支援。”
李忠心的话音一落,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文武大臣们面面相觑,低声议论纷纷。
北关乃大景北疆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三国联军来势汹汹,显然是有备而来,若不及时应对,后果不堪设想。
景帝眉头紧锁,目光扫过殿内群臣,沉声问道:“北关外三国同时出兵,似有联军之势。永安城和凌安城同时请求朝廷出兵支援,各位爱卿有何看法?”
兵部尚书曹格率先出列,拱手奏道:“陛下,北关乃我大景北疆屏障,绝不容有失。三国联军来势汹汹,若不及时应对,恐有失国之危。臣以为,当立即调派精锐之师,火速驰援北关,以稳军心、安民心。”
曹格言辞恳切,神情在所有的文武大臣中最为焦急。
他的弟弟曹雄刚接任北关元帅之职才三个多月,就碰上了三国联军的大战,曹格心中自是忧心如焚。
户部尚书李谦是个跟曹格年纪差不多大的中年男子,长相儒雅。
曹格刚说完,他立刻紧随其后,出列奏道:“陛下,北关战事紧急,粮草辎重亦需及时调配。臣这命户部加紧筹措粮草,一定确保北关将士无后顾之忧。”
景帝点了点头,意是同意了李谦的奏请,李谦行了礼后,转身回户部去筹备粮草去了。
“丞相,你怎么看?”
景帝又转头看向魏丞相。
金銮殿里的文武大臣都是他登基后逐步替换的,虽然对他都忠心耿耿,但经验不足。
遇到这种攸关国运的大事,他还是习惯征询魏丞相这位帝师的意见。
魏丞相蹙眉想了想,从专为他设置的太师椅上慢悠悠的站起身来,拱了拱手。
“陛下。三国联合兵力雄厚,我军若仅凭北关现有兵力,恐难以抵挡。臣以为,当从邻近州县调派援军,以增北关之兵力。”
魏丞相的话音刚落,工部尚书张士阳亦出列禀奏。
“陛下,北关城墙虽坚固,但三国联军后攻势凶猛,恐难以久守。臣立刻命工部加紧赶制守城器械,并请命,亲自带领工匠前往北关,协助加固城防。”
殿内群臣纷纷附和,皆认为当立即调派援军,驰援北关。
这时,魏丞相又继续说道:“陛下,荆州与徐州距离苍州北关最近,且兵强马壮,老臣以为,可调派此二州之兵,火速驰援北关。”
景帝微微颔首,沉吟片刻后,随即下令。
“传朕旨意,命兵部尚书曹格调派荆州十五万大军,火速支援凌安城;徐州与永安城只一江之隔,徐州十五万大军火速支援永安城。工部立刻启程,务必星夜兼程赶往北关,就地赶制守城器械,助北关稳固防线!”
曹格闻言,立即出列领旨:“臣遵旨!臣即刻调派兵马,确保援军火速驰援北关!”
工部尚书张士阳拱手应道:“臣遵旨!臣立刻点齐工匠赶往北关。”
张士阳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官员,所以说话中气十足。
他虽然长相普通,皮肤黝黑,但贵在手艺精巧。
他原是工部的一个普通工匠,景帝夺嫡时加入了景帝的阵营,景帝登基后,将他提拔起来替换了原来的工部尚书。
景帝见诸事已安排妥当,心中稍安,但仍不忘叮嘱道:“北关乃我大景北疆门户,绝不容有失。各位爱卿务必齐心协力,共渡此难关!”
群臣齐声应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保我大景江山永固!”
景帝微微颔首,随即挥了挥手,示意退朝。
待群臣都退下后,景帝独自坐在龙椅上,他望着殿外渐渐暗下的天色,心中思绪万千。
他才登基四年,就遇上三国联军来势汹汹,大景江山能否安然度过此劫,尚未可知。
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镇定自若,带领群臣共渡难关。
他揉了揉皱得有些泛酸的眉心,转头看向李忠心。
“去,传朕旨意,命御前侍卫加强皇宫守卫,一定要确保皇宫安全。”
李忠心立即应道:“遵旨!”
李忠心小意的迈着小碎步出去宣旨,景帝又靠回龙椅上,微微闭目。
他在心中默念着:“愿天佑大景,保我江山永固。”
“轰隆!”
一道闪电划过,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道炸雷声,景帝吓得一个激灵坐直了身子。
殿外,夜色渐浓,随着雷声响过,刷刷刷的下起了雨,雷电交加的夜空,仿佛是在预示着北关这场战事的严峻……
……妖娆的分割线来啦……
赵樽一行人回到新置办的宅子时,已是晚膳时分。
天灰蒙蒙的,青砖黛瓦的院落显得格外静谧。
赵樽和韩蕾一行人刚从山上回来,身上还带着未散尽的泥草味,心中更是压着难以言说的悲痛。
走进院子,听说老夫人在饭堂,赵樽阻止了下人的通报,第一时间带着韩蕾,先去给老夫人请安。
老夫人和赵灵儿正在饭堂里吃着晚饭,听赵灵儿突然叫了一声“哥”,老夫人立刻抬起头来。
见到去上阵杀敌的儿子突然出现在面前,老夫人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后,那双布满皱纹的眼睛顿时湿润了。
她放下碗筷,颤巍巍地站起身,声音哽咽。
“樽儿,樽儿你真的回来了?”
赵樽紧走几步,上前拉着老夫人的手,看着母亲比一般同龄妇人更显苍老的面容,心中一阵酸楚。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拍了拍老夫人的手背,低声道:“娘,儿子不孝,让您担心了。”
老夫人摇摇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娘这颗心总算是放下了。”
一旁的赵灵儿早已按捺不住,她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般扑到赵樽和韩蕾身边,拉着他们的手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哥。平川说,韩蕾姐姐去了,你们就安稳了,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赵灵儿的声音清脆悦耳,像一串银铃般在厅中回荡。
然而,赵樽和韩蕾的心情却并不轻松。面对赵灵儿的欢喜,他们只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眼中依旧藏着深深的悲痛。
老夫人察觉到他们的异样,心中不禁一沉。
她轻轻拉了拉赵灵儿的衣袖,示意她安静下来。
“樽儿,你们这一路可还顺利?战场上……可有受伤?”老夫人的话语带着慈母的关怀。
赵樽沉默片刻,缓缓摇了摇头。
“娘,儿子没事,只是……”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只是有些兄弟没能回来。”
老夫人闻言,面上染上了几分苍白。她紧紧攥住赵樽的手,颤声问道:“有多少人……没能回来?”
赵樽低下头,声音沙哑:“十多个兄弟,为了保护我,战死了。他们的遗体已经安葬在水泥厂附近的山上。”
老夫人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心中对这些年轻的生命充满了敬意与悲痛。
她哽咽道:“他们都是好孩子啊……为了护你周全,连命都搭上了。娘虽然认不全他们,但他们的恩情,娘这辈子都记在心里。娘准备一下,明日就去祭奠他们。”
赵樽点了点头,“娘,山路难行,儿子已经命人将那一片山地修建成陵园,让兄弟们在陵园里得以安息。等陵园修好后,儿子再陪您去祭拜。”
老夫人心疼的望着儿子,“好,好,到时候娘一定要亲自去给他们上炷香,谢谢他们。”
这时,老夫人像想起了什么,她转过身,对着韩蕾鞠了一躬。
“蕾儿,老身知道,这次多亏了你,樽儿才能平安归来。老身在这里谢过你的救命之恩。”
韩蕾见状,连忙扶住老夫人,急声道:“伯母,您这是做什么?您这样可折煞小辈了。”
老夫人却执意要拜,一旁的赵灵儿见状,忍不住插嘴道。
“娘,您就别谢来谢去的了!韩蕾姐姐和我哥马上就要成亲了,咱们都是一家人,何必这么见外呢?”
她的话音刚落,赵樽沉闷的脸上难得的浮现出一丝笑意,而韩蕾则闹是了个大红脸,扶着额不敢看人。
韩蕾的手挡着她绯红的脸,羞涩道:“灵儿,赵樽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成亲的事……不急。”
赵樽点了点头,接过话头。
“是啊,娘,我们刚到这里,等一切稳定下来,我想给韩蕾一个盛大的婚礼,绝不会委屈了她。”
老夫人听了,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好了,灵儿,别缠着你韩蕾姐姐了。他们刚回来,肯定都饿坏了,先吃饭吧,菜都要凉了。”
一家人终于又坐到了一起吃饭。王爷回来了,这套宅子新任的管家陈伯,命下人又做了几道可口的菜肴。
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香气四溢。老夫人坐在主位,几个小辈分坐两旁。
赵灵儿坐在韩蕾旁边,依旧兴致勃勃的说个不停,老夫人一边给赵樽和韩蕾夹菜,一边关切地询问他们在战场上的情况。
为免母亲担忧,赵樽给韩蕾递了个眼神,两人都故意捡着平淡不危险的情节说了一下。
即便是这样,老夫人依然听得心惊胆战,而性子单纯活泼的赵灵儿在一旁却听得津津有味,满脸崇拜地看着韩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