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芷柔站在太医院的廊下,看着来来往往的病人。自从推行新的医政改革后,每天前来求医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时,阻力也越来越大。
"李大人。"一个老医者匆匆走来,"不好了,城南的医馆又出事了!"
"又怎么了?"
"他们说我们用的新方子不符合《医宗金鉴》的规矩,还说这些验方没有前人根据,是在拿百姓的性命开玩笑!"
李芷柔叹了口气。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起类似的事件了。
自从她推行医政改革,引入新的诊疗方法,保守派的反对声音就没有停过。特别是那些世家大族开设的老字号医馆,更是处处刁难。
"父亲。"思雨端着一碗药走来,"您去看看吧,张老已经好些了。"
张老是城南一家老字号医馆的东家。前几天,他因为急症被送来太医院,靠着李芷柔的新方子才转危为安。
病房内,张老正靠在床上翻看医案。
"李大人。"见到李芷柔,他露出惭愧的表情,"老朽...
是看走眼了。"
"张老言重了。"李芷柔在床边坐下,"医道之争,本就是为了救人。只要方子有效,何必拘泥于是否合乎旧制?"
"话虽如此......"张老叹气,"但这几百年的规矩,岂是说改就能改的?那些老人家,宁可死在熟悉的方子下,也不愿意尝试新法子啊。"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李大人!"霍老快步走入,"出事了!礼部那边......"
李芷柔快步走出病房。远处,一群身着官服的人正朝太医院走来。为首的正是礼部侍郎赵明德。
"李大人!"赵明德拱手,脸上带着公事公办的表情,"下官奉命前来查验太医院的医案。"
"哦?"李芷柔不动声色,"不知赵大人要查什么?"
"近来有人弹劾,说太医院用的方子多有不合规制之处。陛下特命下官前来核查。"
李芷柔笑了:"原来如此。那请赵大人随我来。"
她领着众人来到医案房,取出一摞厚厚的医案:"这些都是近半年来的医案,每一个病例都有详细记录,赵大人请过目。"
赵明德翻看着医案,脸色渐渐变得难看。因为这些医案不但记录详实,而且每一个新方子都配有详细的理论依据和实验记录。
"这......"他有些语塞,"虽然记录详实,但终究是无前人根据,恐怕......"
"无前人根据?"李芷柔反问,"赵大人可曾读过《黄帝内经》中的'圣人不能生死寿夭,但能扶助正气,抗御外邪'这句话?"
"这......"
"医者,当以救人为本。若是只守着旧法,不思进取,岂不是辜负了'扶助正气'的本意?"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骚动。只见一群百姓簇拥着一个老者走来。
"李大人在吗?"老者颤抖着声音,"老朽要当面谢谢李大人的救命之恩!"
原来这老者就是前些日子靠新方子治好的危症患者。他特意带着全家来道谢,还带来了一面锦旗。
"太医院活人无数,李大人医德高尚......"锦旗上的字格外醒目。
赵明德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匆匆走来:"李大人,陛下宣召!"
太极殿内,皇帝正在批阅奏章。
"李爱卿。"见到李芷柔,他直接问道,"今日礼部查验医案,可有什么发现?"
"回陛下,臣倒是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哦?"
"这些反对变法的人,表面上是为了维护传统,实则......"她取出一份名册,"他们都与那些老字号医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皇帝接过名册,脸色渐渐凝重。原来这些保守派大臣,不少都在这些医馆入了股。新法推行后,他们的利益必然受损。
"难怪......"皇帝冷笑,"他们如此极力反对。不过......"
他话锋一转:"单靠强制推行,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李爱卿可有良策?"
李芷柔早有准备:"臣以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太医院设立'医学研究科',专门负责新方子的验证和推广。让天下医者都能看到新法的好处。"
"第二步,在各州府推行'医师考核制',凡是通过考核的大夫,都可以得到朝廷认可的行医执照。这样就能打破世家垄断。"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
"第三步,"李芷柔继续道,"是要建立'医案交流堂'。让各地医者可以共同研究疑难杂症,互相切磋医术。"
她解释道:"只有让他们亲眼看到新法的效果,才能真正接受改变。"
皇帝点头:"确实高明。不过......"他若有所思,"这需要大量的人手和钱粮吧?"
"陛下圣明。"李芷柔早有准备,"臣已经想好了解决之策。"
她取出一份详细的章程:"首先,可以让那些老字号医馆参与其中。他们不是担心新法会影响生意吗?那就让他们亲自参与验证和推广。"
"其次,对于通过考核的医者,朝廷可以给予特殊津贴。这样不但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吸引更多人投身医道。"
"至于经费......"她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白衣堂已经筹集了一笔专门用于医学研究的资金。"
正说着,外面传来急报:城南又发生了医疗纠纷!
"去看看。"皇帝挥手,"这事就按你说的办。"
城南一处宅院内,围满了人。原来是一位富商的夫人病重,请了两个大夫医治。一个用的是传统方子,一个用的是新法。
"你们这是在胡闹!"老大夫怒道,"祖传的方子用了几百年,岂是你们这些新法能比的?"
年轻大夫据理力争:"可是老方子已经用了三天,病人不见好转。我的新方子只用了一次,热就退了许多......"
正吵着,李芷柔带人赶到。
"两位请息怒。"她说,"不如让我看看病人?"
查看之后,她对老大夫说:"您开的方子确实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良方,但......"
她指着病人的症状:"这位夫人的病症与典籍记载的略有不同。如果死守老方,反而会耽误病情。"
"这......"老大夫有些动摇。
"不如这样。"李芷柔提议,"您二位可以一起去太医院的'医案交流堂'看看。正好前几天也收治了类似的病例......"
这一番调解,不但化解了纠纷,还让老大夫对新法有了新的认识。
回到太医院,思雨兴奋地跑来:"父亲,张老答应了!"
"答应什么了?"
"他同意让他的医馆成为第一批'医学研究科'的合作医馆!而且......"思雨压低声音,"他还说服了几家老字号一起参与。"
李芷柔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就对了。医者仁心,只要让他们看到新法真能救人,自然会接受改变。"
就在这时,张若兰匆匆而来:"大人,漕帮那边传来消息,说发现有人在暗中收购某种药材......"
"什么药材?"
"'断肠草'。"张若兰说,"这种毒草本来是用来制作药引的,但如果用量过大......"
李芷柔神色一凝:"查清楚是谁在收购了吗?"
"还在追查。不过可以确定,买家是一个叫'清源堂'的医馆。"
"清源堂?"思雨说,"那不是礼部赵大人投资的医馆吗?"
李芷柔陷入沉思。这些保守派显然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处处与新法作对也就罢了,如果胆敢用毒药害人......
"父亲。"思雨担忧道,"要不要通知霍老?"
"不急。"李芷柔说,"既然他们想玩阴的,那就让他们玩个够。只是......"
她看向张若兰:"让白衣堂的人盯紧点。特别是那些购买药材的人,一定要查清他们的来历。"
夜色渐深,李芷柔站在书房整理医案。今天的事让她想起了在现代时看过的一句话:任何变革都不会一帆风顺,关键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灵活的方法。
她知道,这场变法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但只要能救人,再多的困难也值得。
窗外传来更声,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医案上。这一页页记录的不只是病例,更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而她,正在书写这变迁的篇章。
次日一早,太医院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大人!"霍老急匆匆赶来,"兵部尚书家的小公子中毒了!"
李芷柔快步走进病房。床上躺着一个面色发青的少年,正是兵部尚书田戡的独子。
"什么时候发现的?"她一边诊脉一边问。
"早上喝了医馆的药后就开始发作。"田戡泪眼婆娑,"若是小儿有什么三长两短,我......"
李芷柔检查了药渣:"这是'清源堂'的药?"
"正是。大人怎么知道?"
"因为......"她从药渣中找出几片细小的叶子,"这是'断肠草'的残留。"
田戡大惊:"断肠草?这不是剧毒之物吗?"
"所以这不是意外。"李芷柔冷声道,"有人在借机害人!"
她立即吩咐思雨去取解毒的药材,同时让张若兰带人去查清源堂。
"大人!"没多久,张若兰就传回消息,"清源堂的大夫跑了!但我们在他房中发现了这个......"
那是一封信,上面写着:"按计划行事,务必让新法名誉扫地。"
"果然如此。"李芷柔冷笑,"他们是想借毒杀案来打击医改。"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更大的骚动。原来城中多家采用新法的医馆,都有病人中毒!
"好大的手笔!"霍老惊道,"这是要一次性摧毁民众对新法的信心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