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文娱:我为国家赚外汇 > 第86章 时间飞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们乐队既不会创作,也没有人脉渠道,所以只能签约唱片公司,得到唱片公司的扶持。

    不然肯定没有发展的机会,更别说赚钱了。

    看人家陈百强现在都已经是千万富商了,他们也想进步啊!

    因此,只要能签约唱片公司,那么就有机会成为当红明星,就能赚大钱。

    等有了资本再和唱片公司谈分成的事情。

    而且,他们和唱片公司签下的只是唱片合约,并不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演戏和接广告,这些唱片公司是不会管的。

    现在的香江公司全都是这样,直到九十年代都不会变。

    每一个明星的唱片合约,影视合约都是分开签公司,不像岛国有专门的经纪公司来管理。

    这些经纪公司完全管理艺人的所有版权,因此,不管出专辑还是演戏,或者接商演代言,都是经纪公司张罗,最后钱嘛,自然也要给经纪公司抽成。

    这种经纪公司的模式,只有到了二十一世纪华夏才拥有,因为这模式赚钱啊,能最大程度的压榨艺人的价值。

    且,到了那时候,五年的合约都算是良心合约了,一些小作坊,最低八年起步,而且,这些公司的主要盈利,还是旗下艺人的违约费。

    就说神不神奇。

    “先别想那么多了,我们第一张唱片也卖出去了一万多张,这个成绩在香江还是不错的,所以,公司一定还会给我们乐队资源,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谭咏麟说道。

    温拿乐队已经是第二次组建的乐队了,谭咏麟发现,队友有些心不在焉,对温拿乐队的前景也不是那么看好。

    想到这,谭咏麟叹了一口气,只能再看看吧,要是不行的话,就算是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他也要当歌星。

    许冠杰的唱片大卖,在香江掀起了一股巨大的风潮,尤其是让很多人看到了粤语歌曲和国语歌曲的潜力。

    相比于阎解旷这个词曲家来说,许冠杰在一众歌迷中更加凸显,因为他是歌手,也是其余几首粤语歌曲的创作人。

    至于阎解旷的名字,则是被一众唱片公司和同行记在了心里。

    随着唱片的发酵,两人的名字也越来越出名。

    而此时,时间也慢慢来到了八月底,阎解旷也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去七五艺术大学上学。

    这所大学位于海淀区,阎解旷也需要先把自己的东西搬过去。

    而且,去学校也是去住宿舍,因为现在首都的住房实在是太紧张了,很多公认,可能最开始分配房子的时候是够住的。

    但是现在新华夏都建国二十多年了,新一代的年轻人长成,又开始生孩子……

    因此,现在首都的房子根本就不够住。

    所以,在校外租房子,那是不可能的。

    好在文工团这边的宿舍是给他保留了的,因为阎解旷的组织关系还在这边,如果文工团有什么任务,那么阎解旷也是需要完成。

    虽然这几年全都是样板戏,也不需要阎解旷做什么……

    推着自行车,自行车身后绑着一大个布袋子,阎解旷成为了学校门口比较亮的仔。

    因为自行车在这个年代,永远都是不差钱的象征,更何况阎解旷长得那么周正。

    阎解旷没有理会周围的目光,他此刻的心神全都放在了观察学校环境上。

    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64年,当时文化部在原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和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音乐学院。

    69年,学员下放到天津军粮城劳动。

    73年,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合并成立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

    这所大学要一直坚持到78年,更名为中央音乐学院?。

    阎解旷这一次进入的班级是导演进修班,看着周围的校友,阎解旷脸上一直都是笑容。

    从大家的穿着来看,阎解旷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穿的都不怎么好,很多人的脸上都有着长期劳动的模样。

    那是在地里给太阳晒黑的。

    可以看出来,这些人大概率是从农村和生产大队推荐上来上大学的农民。

    而有一小部分穿着比较好的,阎解旷猜测有三种可能。

    一个是找到了关系被农村地区推荐上来的知青。

    一个是部队的军人,一个是工人。

    相比于农民,军人和工人以及职民的自身条件怎么说都要好一些。

    在这些人中,大部分又都是从其他省份前来进修的,在首都的还真的很少。

    阎解旷一边观察着,一边朝报到的地方走去,找到老师提交介绍信,填写好信息之后,阎解旷拿到了宿舍钥匙。

    推开宿舍门,阎解旷看到了接下来要相处的舍友。

    一个有些微胖的中年人。

    “你好,我叫阎解旷,今年二十二岁,也是三二五宿舍的。”阎解旷打招呼说道。

    “你好,我叫吴天明,今年三十五岁,是从长安来的,学导演。”吴天明打量着阎解旷,第一感觉就是非常年轻帅气,这形象很适合当演员。

    听到阎解旷说自己才二十二岁的时候,吴天明觉得自己有些老了。

    阎解旷听到吴天明的话,心中有了猜测,这应该就是那个熟知的大导演吴天明了。

    相比于音乐家们,阎解旷对导演更加熟悉。

    吴天明,60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巴山红浪》。

    74年,进入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电影导演专业班(后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

    ,也就是阎解旷现在参加的导演专业班。

    79年,吴天明与滕文骥联合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生活的颤音》。

    83年,出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

    84年,执导剧情电影《人生》,该片获得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87年,凭借剧情电影《老井》获得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同时,他还监制了《红高粱》,是在张艺某的导师……

    这位大佬,是阎解旷前世接触不到的存在,且当他开始工作之后,吴导已经去世了。

    而他的学生张艺某,也是华夏有名的导演,阎解旷更是接触不到这些一流导演。

    没想到,穿越重生四合院,会成为吴导的同学。

    “我也是学导演的,看来我们要一个班了。”阎解旷笑道。

    “以后多多关照。”吴天明也说道。

    两人接下来分别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信息,这时候吴天明才想起来说道:“我知道了,刚才还说怎么觉得你的名字很熟悉呢。

    你是阎解旷,是音乐家阎解旷是不是?”

    他们电影厂可是经常听到阎解旷的歌,只是没想到,他会在这里遇到阎解旷,还成为了同一个宿舍同一个专业的同学。

    同时,吴天明心中也有些疑惑,阎解旷怎么回来学导演了,不应该是音乐吗?

    不过随即吴天明又想,阎解旷在音乐上已经那么厉害了,来学点其他的也正常,他还不是从演员来学导演的。

    “如果没错的话,我就是你口中的阎解旷。”阎解旷说道。

    ……

    阎解旷的大学生涯非常充实,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学习,周六去文工团上一天班,星期天休息。

    而他们宿舍,就只有他和吴天明两人是导演进修班的,其余四人则是戏剧专业。

    因为专业的不同,阎解旷和吴天明两人的关系更加亲近一些。

    国庆节的时候,两人还一起去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阎解旷也说了当初拍摄这部电影的趣事。

    时间匆匆,在学校的两年,阎解旷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情也不怎么好。

    阎解旷第二张专辑的奖励在进入学校一个月后发下来了,又拿了一个一等功。

    除了奖章之外,还有奖励的一千块钱,至于干部级别,要等阎解旷毕业之后才会提上去。

    在此期间,阎解旷又见到了两位尊敬的老人家,相比于第一次见面,两人身上的暮气更加严重。

    虽然阎解旷早就知道时间才是英雄最大的敌人,但是见此阎解旷心中还是很难受。

    在这之前,他其实已经拿出来空间种植的人参送给两位老人,但是这东西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身体,却不能影响寿命。

    至于人参的来源,阎解旷是托北边的战友收购来的。

    阎解旷拿到手中之后,再从空间制作出一根差不多的,然后送给了他们。

    只是再次见面,还是这个样子。

    看到阎解旷的神情之后,“他”缓缓开口说道:“不要难过,未来是你们的,好好努力,为了广大工人和百姓的利益,为了华夏。”

    “为了华夏崛起,加油,以后就靠你们了。”

    阎解旷这一次和两位老人没有相处多久,因为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

    时间慢慢过去,七六年,阎解旷将在今年毕业,而今年也是华夏人眼泪最多的一年。

    两位华夏人最敬重的老人去世了,还有大地震……

    阎解旷能做的并不多,他将七六年大地震之前的工资全都捐给了灾区。

    这一年,毕业的阎解旷又回到了文工团,至于吴天明,则是返回长安电影制片厂。

    这一年的文工团没有演出什么节目,或者说全国的文工团都是如此。

    很多在地里劳作的人民听到消息的那一刻,目光全都看向了首都的方向失声痛哭,因为是他们,给了广大穷苦的百姓土地,活下去的希望。

    时间飞逝。

    1977年。

    上面怎么动荡,对阎解旷唯一的影响,可能就是他会是选择了拒绝魏政委的提议。

    当初魏政委说了,等他毕业回来之后,申请经费让他拍摄文工团的宣传片以及电影,但是看着权利的交接,阎解旷思考再三还是拒绝了。

    这种特权能不要就不要,所以,阎解旷决定借调去首都电影制片厂。

    他没去八一厂,因为八一厂的电影题材限制太多。

    首都电影制片厂就不一样了,不限制题材,他能拍摄的更多,而且,以他现在十三级干部的身份,借调过去也很好说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