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17中文 > 因果树 > 第205章 学成归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17中文网] https://www.17zhongwen.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2088年小暑,中原大地的村庄被暑气笼罩着,却又处处洋溢着生机。田野里,玉米苗在炽热的阳光下舒展着叶片,努力地生长;向日葵高昂着头,追逐着太阳的光芒。村子里,老槐树的枝叶茂密如盖,为树下的人们洒下一片清凉。偶尔有几声蝉鸣,打破这夏日午后的宁静。

    我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摇着一把蒲扇,感受着这熟悉的乡村气息。自从退居乡村振兴幕后,我越发珍惜这样悠闲的时光,看着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家,心中满是安宁。不过,我也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尤其是小孙子顾来顺,他一直在哈工大主攻宇宙飞行器专业,我满心期待着他学成归来。

    “爷爷,我回来啦!”

    一声欢快的呼喊打破了午后的静谧,我抬眼望去,只见顾来顺拖着行李箱,满脸笑容地走进院子。他的脸庞晒得黝黑,却难掩眼中的兴奋与自豪。

    “我的乖孙儿,可算把你盼回来了!”

    我连忙起身,迎上前去。来顺放下行李箱,紧紧地抱住我,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成长,心中满是欢喜。

    “爷爷,我毕业了,以后就留在家里,加入爸妈的研发团队!”

    来顺兴奋地说道。

    “太好了!咱们家又多了一位科研人才!”

    我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

    这时,儿子顾家启和儿媳刘瑶也从屋里走了出来。“来顺,欢迎回家!”

    家启笑着说,眼中流露出对儿子的赞赏。

    刘瑶则走上前,帮来顺接过行李箱,关切地问:“一路上累不累?快进屋休息会儿。”

    一家人说说笑笑地走进屋里,刘瑶端来一杯凉茶,递给来顺:“快喝点凉茶,解解暑。”

    来顺接过凉茶,一饮而尽,然后抹了抹嘴,说道:“妈,我不累。我现在就想和你们聊聊,了解一下咱们团队目前的研究项目。”

    家启笑了笑,说道:“看来你这孩子是迫不及待了。行,我先给你讲讲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关于太空探索辅助设备的项目。”

    家启详细地向来顺介绍着项目的背景、目标以及目前的进展情况。来顺听得十分专注,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爸,我觉得在这个设备的能源供应方面,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最新研发的微型核聚变电池。我在学校的时候参与过相关的研究,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非常适合太空环境。”

    来顺认真地说道。

    家启听后,眼睛一亮:“嗯,这是个不错的思路。我们之前也考虑过能源问题,但还没有深入研究这种新型电池。看来你在学校里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

    刘瑶也在一旁点头:“来顺,你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在专业上确实下了功夫。我们团队就需要你这样有创新思维的新鲜血液。”

    来顺受到鼓励,更加兴奋了:“我还了解到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它具有超强的耐高温和耐辐射性能,或许可以应用在设备的外壳上,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一家人围绕着科研项目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刘瑶起身去厨房准备晚饭,家启则带着来顺来到了村里临时搭建的科研工作室。

    工作室里,各种仪器设备摆放得整整齐齐,墙壁上挂满了设计图纸和实验数据。来顺一走进工作室,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他迫不及待地走到一台实验设备前,仔细观察起来。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小型粒子加速器,用于模拟太空环境中的高能粒子冲击,测试设备的耐受性。”

    家启介绍道。

    来顺惊叹道:“哇,太厉害了!我在学校里只是在理论上了解过这些设备,没想到今天能亲眼见到。”

    家启笑着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工作场所了,你可以尽情发挥你的才能。对了,明天我带你见见团队里的其他成员,大家一起讨论讨论,争取让项目有新的突破。”

    第二天一大早,来顺就跟着家启来到了工作室。团队成员们已经到齐了,大家热情地向来顺打招呼,欢迎他的加入。

    “来顺,这是张博士,我们团队的材料专家;这是李工程师,负责电路设计……”

    家启逐一向来顺介绍着团队成员。

    来顺礼貌地和大家打招呼,心中充满了对未来工作的期待。随后,家启组织召开了项目讨论会。

    “来顺昨天提出了一些关于能源供应和材料选择的新思路,我们今天就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讨论。”

    家启说道。

    张博士首先发言:“关于新型纳米材料,我也有所了解。这种材料确实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但它的制备工艺非常复杂,成本也很高,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来顺认真地听着,然后说道:“张博士,我在学校的时候和导师一起研究过一种新的制备方法,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量子束光刻技术,可以精确控制纳米材料的原子排列,不仅能提高材料的性能,还能降低制备成本。”

    张博士听后,眼前一亮:“哦?这倒是个新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一下。你把相关的资料整理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探讨。”

    接着,李工程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能源供应方面,微型核聚变电池虽然性能优越,但它的启动和控制技术还不够成熟,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来顺思考片刻后说:“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人工智能的算法,对电池的启动和控制过程进行优化。通过机器学习,让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自动调整参数,实现电池的高效稳定运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来顺的新思路给团队带来了新的活力,大家都对项目的进展充满了信心。

    会后,来顺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和张博士一起研究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李工程师探讨人工智能算法在能源控制中的应用。他每天早出晚归,废寝忘食,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比如,在实验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时,多次出现材料性能不稳定的情况;在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时,也遇到了数据偏差和模型过拟合的问题。

    “这可怎么办?难道我们的思路有问题?”

    张博士有些沮丧地说。

    来顺却没有气馁,他安慰道:“张博士,别灰心。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实验数据,一定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于是,来顺和张博士重新检查实验设备,调整实验参数,对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仔细的排查。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实验环境中的微小杂质影响了材料的性能。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终于取得了成功。

    与此同时,来顺和李工程师也通过不断优化算法,解决了人工智能在能源控制中遇到的问题。看着实验设备上显示的稳定数据,大家都激动不已。

    “来顺,多亏了你提出的这些新思路,让我们的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

    家启高兴地说。

    来顺谦虚地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能和这么优秀的团队一起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小暑时节渐渐过去,大暑的炎热接踵而至。但工作室里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大家都在为实现太空探索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着。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天,村庄因为来顺的加入和项目的突破而焕发出新的生机。田野里的庄稼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仿佛也在为这个科研团队的努力加油助威。而来顺,他带着对宇宙的向往和对科研的热爱,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工作环境中,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逐梦之旅,也为这个家庭的科技传承续写着新的篇章

    。喜欢因果树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